Category: 創業狂人

奈米碳管電晶體 Nanotube Transistors

OLYMPUS DIGITAL CAMERA(不是圖上面這個喔 單純是不放圖很空虛)

是個完全不使用矽的電晶體。在半導體製程走入製成極限後,能否成為延續「摩爾敘述」的關鍵?跟spintronics, graphene, biological 這幾種技術比起,碳管電晶體是目前看來最機會取代矽晶圓的新機制。

且相對於其他技術,碳管電晶體的運算機制也最接近現有的電晶體,或許得以沿用原本龐大的半導體資源,而不需整組打掉重練。在相同的能量輸入下,運算效率是現有矽電晶體的五倍,散熱效果也較好。

目前已可達到Intel 4004處理器(1971年產品)的運算水準。或許要趕上現在的製程進度還是有一大段路要走,但的確值得我們期待。

參考文獻

詳細運算機制請參考這篇Nature:Carbon nanotube computer

《IBM: Commercial Nanotube Transistors Are Coming Soon》

《The First Carbon Nanotube Computer》(與4004相比)

 

創業IDEA:超級兒童積木組合屋

圖片

相信很多人小時候,會對蓋房子有興趣,不管三七二十一,八四三十二,就把身邊所有能夠用的素材(通常是枕頭、,拿來堆疊成很不牢固的「小小秘密基地」,然後引以為傲。當房子蓋完後,便開始感到渾身不對勁,原來我們並不是因為想住而蓋房子,而是單純要享受從無到有的成就感。但礙於材料的限制,這些小房子的變化總是不多。

於是《超級兒童積木組合屋》誕生了,本產品的概念是,讓孩子們隨心所欲地蓋出想要得房子,可說是有點像巨型樂高。至於用什麼材質製造,還有待商榷。但可以確定的是,這些積木一定要很有擴充性,可以蓋出許多千變萬化的建築物。建築物大小推薦在一層樓一百公分上下,用戶族群鎖定幼稚園至國小六年級區間,更明確的年齡還需要再研究討論。

可販賣好幾種不同版本積木,例如夏威夷海灘風、北歐風、日本合掌屋、埃及金字塔、馬爾地夫島嶼風、中式廟宇、日式神社、愛斯基摩冰屋、熱帶雨林部落建築、山頂洞人洞窟、都會摩天大樓、碉堡風、歐式城堡、瑪雅金字塔、台式鐵皮屋等都是可以發展的方向。

不過千忘記著,這些東西雖然風格看起來差異很大,但其實他們的本質都是一樣的,基本的積木組都是一樣的,不同風格之間的差異只是在於說明書給的設計圖不同,以及附贈不同的裝飾品。

會這樣設定,主要是要讓這些組合積木屋有變化性,如果為了要做成金字塔風格,就把積木結構客製成只能建造金字塔的款式,將來的擴充性就太受限制了。一方面也是因為,如果有太多種不同款式的積木,製造成本會相當昂貴。

重點來了,如果真的就這樣開賣,我想銷量應該會奇差無比。因為大人根本就不知道這東西除了買生灰塵外,到底可以做什麼。沒錯,所以我們得推廣!推廣全民蓋房子運動或是親子蓋房運動。

想辦法找出一些「親子可藉由共同完成某件事,進而增進彼此感情」的研究,來支持親子共同完成《超級兒童積木組合屋》,可讓大家感情更融洽的論點。其實我們真正的客群並不一是小孩,因為這種價位的玩具(一組可能破萬),絕對不是小孩在百貨公司吵著要買,父母就會買單的玩意。所以我們肯定有必要說服父母,推廣親子蓋房運動就成了最重要的行銷。

至於怎麼推廣親子蓋房運動,我想可以開個Youtube頻道,放上一些示範如何跟小孩合作蓋出漂亮的房子的影片。影片內容力求溫興融洽,甚至可以拍一些微電影放在頻道上。

建議微電影劇情:

今年小一的阿德,因為考試考差跟爸爸大吵了一架。說來諷刺,一個月前爸爸才買了一套《超級兒童積木組合屋-愛斯基摩冰屋》給阿德當作考試一百分的禮物,而現在卻因為這場激烈的爭執被毀滅了,組合積木散落一地,完全無法想像這東西原本竟是一座愛斯基摩冰屋。

爸爸罵完阿德後,隨即坐到沙發打開電視,隨意調了個新聞台後,翹起二郎腿,硬是想裝出不在意的樣子。阿德則蹲在冰屋的殘骸中,一邊哭泣,一邊排列著那些已經失去意義的積木,不再是愛斯基摩冰屋的積木。

一小時過去了,阿德將這些散亂的積木,緩慢地重新排列了出一個雛形,但從結構上看來並不是冰屋,或許比較像是座城堡,就像Targaryen家族那樣的城堡。

起初爸爸雖想裝作沒看到,而隨著城堡的結構越來越完整,爸爸的眼珠子也越來越難不注意阿德。看到嬌小的阿德使盡吃奶力氣搬運一塊大建材時,爸爸終於無法再將他的軀體固定在沙發上了,他向前將大建材從阿德手中奪來。

「德,這東西要放哪」爸爸低聲地說,而這一句話讓原本沉默的空氣產生了巨大變化,氣氛由無語的黑色漸漸轉變成溫暖的紅色。

接下來父子們並沒有進行什麼對話,但靠著彼此間的默契,一座由白色磚頭堆砌成的城堡完工了。「如果北極熊會蓋城堡,那我想這肯定就是牠們的國王了。」爸爸自豪地說,「我以後一定要去幫北極熊蓋房子」阿德含著眼淚,不知道是在哭還是在笑。

最後,鏡頭帶到父子倆人先是看到北極熊城堡,然後看著彼此相視而笑,END。

以上為微電影劇情

除了開個專屬的Youtube頻道外,還得舉辦《超級兒童積木組合屋大競賽》,招集各方蓋房好手,來用這些積木蓋出最有創意、最有趣、最美麗的房子。其中一定可以產生令人極為驚艷的作品,之後再用這些作品拿去更大的宣傳,打造《超級兒童積木組合屋》的多變形象,奠定品牌給人的基礎感官。

要研發《超級兒童積木組合屋》絕對不容易,所以最後的市場不能只放在台灣,而是要放眼世界,可以先以台灣為實驗基地,成功了之後再想辦法做世界性的宣傳,最好是可以有英文的Youtube頻道,來打入歐美國家,畢竟這種奢華積木需要有較高的消費水準來支撐其市場。

總之,這玩意要成功絕不簡單,須要有堅強的研發團隊、有美感的設計師、以及極為強大的行銷團隊,才有機會看到成功的一線曙光。

大家不斷挖掘新藍海,會有枯竭的一天嗎?

P8102780-3

 

要回答這個問題,需先討論創業的本質。狂人認為創業就是讓現有的商業模式變得更有效率,狂人認為大致能分成三種類型:

1.新公司效率小於或等於現有市場(商業模式不變) => 瓜分市場,大家獲利下降。

2.新公司效率大於現有市場(商業模式不變) => 有機會成為市場的領導者。

3.新公司自己開創新的商業模式 => 成為新市場的領導者。

至於以上敘述中效率的定義,在此狂人就不多做討論,因為並不是本文要討論的重點。在此狂人要探討的是第三種狀況,亦即開拓全新商業運作模式的藍海創業。竟然你創立了新的商業模式,那它當然要比舊的還要更好、更讚,才會有它的市場阿。當大家都不斷地在挖掘新藍海,不斷地去創造新的(比原本更好的)商業模式時,會將產業中的商業模式品質持續提升,最後商業模式將到達極完美的品質。此時,後面的人要超越這完美的商業模式,將會相當困難,這也就是所謂的「藍海枯竭」。如果真是這樣,那該怎麼辦呢?

如果是在人類社會的科技、人口、氣候等等條件都不改變的情況下,的確是會產生藍海枯竭。舉例來說,今天有十個人被關在小島上的房間,他們必須達成「一小時內摺出一萬隻紙鶴」才可以離開,並可無限次數挑戰。房間裡面沒有任何工具,只有白紙。這樣的設定就是為了讓房間內科技維持相同條件。

起初大家可能埋頭亂折,在時間內只完成五百隻。於是他們開始察覺到分工合作,讓每個人負責不同的生產階段,這樣的分工專業化過程可以讓產能大幅提升。除了大幅度的分工外,他們還不斷調整一些微小的生產過程,盡量讓產值極大化。對於他們生產模式的改變,我們可以類比成是商業模式的改變。這樣一來,從起初的五百隻,演變到最後的兩千支。只是,在科技沒有進步的前提下,生產模式(類比成商業模式)的改變,終究是有極限存在。經過五年時間後,他們達到了最佳生產模式,產出兩千隻紙鶴,再也沒有辦法想出更好的方法,也就是更佳的商業模式已經不存在(藍海枯竭)。

以上故事,就是在說明,當人類社會的其他條件都不變下,藍海中就會乾涸。聽起來很令人沮喪對吧,不過不要擔心,人類社會的科技、人口、氣候等都是動態條件,皆會隨著時間劇烈演變。對於商業模式影響最大的,不外乎就是科技了。

回到故事中,如果給房間裡的人不同的工具,他們勢必可利用這些器具,創造新的生產模式,進而讓產能更進一步提升。而這些結合工具的生產模式,在沒有工具時候是無法被使用的,也就是說工具藍海,在工具出現之前,單純只是一些幻想罷了。

在1990年,如果你想到了像Facebook這樣的商業模式,是很酷炫沒錯,或許在這個時代根本也有人想過類似概念。但在這時候,網路通訊費用昂貴,頻寬狹窄,電腦也不普及,光是能使用電腦就是一種奢侈,談何社群網路。然而,事情到了2000年代有了改變,不只電腦與網路都進入家庭一段時間,網路費用也降低許多。也因為這樣的科技演變,讓社群網路商業模式成為可能。

電腦的普及、網路的普及、行動裝置的普及、行動網路的普及,隨著這些科技的改變,也會帶來不同的新商業潛能,只要人類科技沒有停止進步的一天,就不斷會有新的藍海產生。當然,隨著人口或氣候等其他因素改變,已能帶來新藍海。假設氣候開始大變遷,整個地球日照時間大幅拉長,室溫也不斷升高,這樣一來能源的生產方式,一定會跟現在有所不同。如果變化就能造就機會,那麼仔細觀察人類環境的這些變化,用心思考這些變化會對人們的生活模式帶來哪些改變,在多想想要怎麼利用這些生活模式的轉變,要找到自己的藍海,我想並非難事。

 

天啊!戴董打的狂人臉好腫

OLYMPUS DIGITAL CAMERA

         最近狂人本來想寫一篇名為「難道我一定要有很創新的idea才能創業嗎?」的文章,內容大概就是要講創業並不是一定要有酷炫的點子才能成功,事實上創新並不等於賺錢,而算你的公司完全沒有創新的基因,照樣有機會賺大錢。

         以零售業為例子,大家想必都知道零售業霸主家樂福,在台灣的分店總數為67家。假設今天狂人想要跟家樂福硬拼命,創立一家狂福,且狂人資本額夠大,大到可以一口氣就直接把分店數展到家樂福的兩倍。狂樂福整體戰略就將價錢壓的比家樂福低3%,由於狂樂福的通路規模比家樂福還大一倍,只要進貨量夠大,要把價錢壓的比他們低並非不可。更可怕的事,狂樂福一開始就設定在十年內殲滅家樂福,這十年之內即使虧損也在所不惜。事實上這樣做,狂樂福跟家樂福在這十年間,在需求沒有改變的情況下,兩敗俱傷在所難免,只是在比誰先倒地。如果真的家樂福不幸在這波爛鬥中躺下,接下來就是狂樂福獨霸一方的時代了。

上面的例子或許有些偏頗,但狂人想表達的是商場中決勝的戰場有很多部分,創意只是其中之一,像是狂樂福這種用大資本來瘋狂壓低成本的戰略也是一種。行銷、差異化、成本控管、技術優勢等等你可想到的都有可能是答案,絕非一定要靠有創意的商業模式才能取勝。原本要寫的文章乍看之下會是一篇狂人自打臉光的文章,因為至今狂人發表的都是一些創新的商業模式。而在要寫文章之前恰巧在臉書看到一篇文章:

戴勝益:「藍海策略」真是害慘了年輕人。

(註:藍海策略 )

老實說,有些地方很符合狂人的認同,但也有覺得不合理的部分。第二段中,戴董說「放眼世界,我認為藍海根本不存在」。第三段中則又提到「不管多創新、多特別,市場絕對不會眼睜睜的讓某一個受歡迎的點子被任何人獨享,一旦面世,就算原本是藍海,第二天也變紅海了。」。與其說戴董否定藍海的存在,倒不如說戴董是相信有藍海的,但他覺得其存在的時間相當短暫。戴董會這樣想的原因是在於網路資訊流通快速,任何具創意的商業模式都會很快地被對手模仿。

          如果跟兩百年前的世界比,現在商業模式的複製速度的確是相當快速,藍海存在的時間也確實較之前短暫。但是狂人並不覺得這段時間會短暫到無法利用的程度,只要在這段時間能夠有效地搭建起品牌形象,就可以延續獲利時間,就算之後變成紅海,你還是有辦法在紅海中領先對手好一段時間,千萬別低估這一段藍海時間的效用。至於這段時間有多長,我只能說因產業類型而有所不同。

         以Facebook來講,起初他們的確算是社群網路藍海的開創者,也因為他們在一開始就先累積了某種程度的使用者,進而讓後進的同型業者難以在這產業生存。怎麼說呢?其實像是社群網路、找工作平台、租屋平台等,都是具有會因為原本的使用者而帶入新使用者的產業,管理學上稱之網路效應。 如果懶得看解釋,狂人在這舉些例子,假如你朋友都在用Facebook你還會想去用twitter嗎?假如今天104人力銀行上的工作機會是1111人力銀行的十倍多,你會想花時間辦誰的帳號?我想大部分的人答案都差不多,畢竟會想用Facebook就是想與朋友產生互動,朋友在哪就應該會往哪跑;想找工作就會在工作機會比較高的平台註冊。像這種具有網路效應的產業,一旦率先航向藍海吸入使用者,之後並不須特別做些什麼措施,即可築起一道很高的進入障礙。

         至於其他產業,優先進入藍海雖無法產生這麼大的優勢,但只要是在藍海消失前,先建立自己的品牌聲望,即便沒多久過後海由藍轉紅,也是能夠領航好一段時間。舉例來說,假如狂人今天首先創立了炒餛飩專賣店─狂人炒餛飩,並開始做出一些名氣,媒體開始大肆報導,於是各地群雄也紛紛開始投入主打炒餛飩的餐館。由於狂人炒餛飩就先讓人有創始第一店的概念,若是消費者在看到報導後想來體驗看看這新奇的美食,這時我想多半的人還是會選擇創始店,而不是那些後進的模仿者。只要其他模仿者的美味程度無法大幅超越狂人炒餛飩,狂人就能持續享受超額獲利。也就是說,狂人炒餛飩在起跑時先享有龐大優勢了。

         戴董在文章最後提到,要成功就是「做到極致、絕不放棄」,各位如果不覺得很熟悉嗎?這句話正可以套用在狂樂福的例子上,只要狂樂福做到壓低成本的極致,並且在擊倒家樂福前絕不放棄,成功終究會手到擒來。但忘別忘了,狂樂福之所以能夠做到「做到極致、絕不放棄」,就是建立在它擁有大量資本額的前提。當然這句話並沒這麼狹隘,擁有超強的技術研發團隊、行銷能力、成本控管都可以達到戴董所謂的做到極致,絕不放棄。

         重點來了,如果你是一個沒有家世背景的年輕人,要擁有雄厚的資本額或是超強的技術研發團隊等以上提到的能力,難度相對來說是很高的。在缺乏以上資源的情況下,要取得優勢,航進藍海絕對會是一個值得的選。

        當然,我們還是可以找到許多率先航向藍海,最後卻以失敗收場的例子。所以狂人在此請各位注意,要成功不可能只顧好一個面向就行。藍海是能讓你用思考新的商業模式來換取先手優勢,但不是勝利。總之,如果你是缺錢有時間的年輕人,花時間尋找藍海,就能換得不錯的先手優勢,何樂不為呢?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創業IDEA:陌生人圍爐餐廳

10285767_284746238353217_4492020654051930854_o

在50年代以前的台灣,大家住四合院,圍著圓桌吃晚餐,配著下飯的不是電視,不是手機,而是今天農村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,是阿勇伯今天又掉到田理了,大夥花了好大一番力氣才把他老人家拉上來;是阿祥在學校亂丟石頭,回家被阿爸打到屁股開花;還是隔壁陳太太早上終於生出家裡第一個小孩。

在這個時代,吃飯並不是單純的攝取碳水化合物,而是人情的交流,資訊的流通。古早的時代,餐桌才是資訊最主要的來源,餐桌可以說是古早的"新聞台"。

當然,現在要找到以上場景已經不太可能。人們改由透過其他通訊產品交流,而不是面與面的對談。為了找回農村時期的感動,圍爐餐廳誕生了。餐廳裡擺放好幾張圓桌,每天有固定用餐時段17:00、18:30、20:00。接下來重點來了,一桌以相互認識的人不超過三個為前提。怎麼說呢,譬如說狂人今天跟朋友想一起去吃這家餐廳,總共有六個人,而餐廳老闆就會把我們拆成兩桌,分別三個人。所以這樣狂人在這桌就只認識我的兩個朋友,其他人對狂人來說都是陌生人。

各位一定會說陌生人這樣聚成一桌,一定很尷尬對吧。沒錯,的確會超級尷尬的,所以我們必須先根據今天最熱門的主題制定一些話題。譬如說17:00~17:30大家得先談論快開踢的世足賽,說說自己支持的球隊。17:30~18:00就要先用最近剛上映的蜘蛛人2來起頭。當然也不是硬性規第一定要討論今天規定的話題,其實這只是為了怕場面尷尬而提出的建議,若是有其他更有趣的話題,當然沒問題!

藉由陌生人圍爐來讓大家體驗農村溫馨的感覺。

討論是最便宜的檢測方法

1979235_284570555037452_8291498870356704607_o

如果你有一個創業點子,如果你因為怕被人家竊取,而不敢跟人討論,於是默默的開始你的創業旅程。但這之後你可能會遇到很多一開始就可以避免的問題,而一旦是在開始之後遇到這些問題,這些損失動輒都是數十萬起跳的。
如果能在規劃階段就看出這些問題,不是就省下十萬塊了嗎?畢竟,人都會有盲點,很多問題不經過討論是不會被發現的。這也是許多原本自以為完美的創業計畫,最後以失敗收場的原因之一。

Idea大家都有,其實最後比的就是執行力、細節規劃、行銷、應變能力等。這些東西皆可透過討論而慢慢加強。我想就是討論最好的導師,也是最便宜的檢測方法。

創業IDEA:營隊資訊網

IDEA:營隊資訊網 (收集各種營隊資訊的網站)

1503821_284524738375367_5559924749568731461_n

各位在小時候、高中或大學,是否多多少少都有參加過一些營隊呢?但是仔細想想以前是怎麼獲取營隊資訊的呢?學校的布告欄、學長姐還是網路呢?

就我個人從網路上搜尋營隊資訊的經驗來看,這些資訊其實是有點雜亂的。如果能夠做出一個網站,裡面依各個年齡層、地區、性質來分類的話,我像會讓使用者方便使用很多。基本上,高中以上的學生,比較有可能自行從網路上獲取營隊資訊,所以國中以下的學生就是要主打她們家長這個層面,國小生通常是"被"家長決定要參加什麼營隊的,自己並無主動權,所以這網站也可以主打國小營隊路線,主打小學生家長的客群,只是些家長的網路使用習慣就是個需要研究的問題。

還可以在依上營隊人力需求的招募,讓大家知道有那些營隊缺隊輔或著是其他工作人員,以加強營隊資訊的交流。

不過呢,營隊資訊網站事實上已經有人做了,像是專門處理大學辦的營隊資訊的
http://sites.tea.nknush.kh.edu.tw/fu-dao-zhong-xin/da-xue-ying-dui-tuan-dui

或者台灣營隊網
http://twcamps.ianinternational.com.tw/
(上禮拜看還可以連,不知為啥現在不無法連了)

不過各位不要擔心,第一個網站只處理大學辦的營隊,並無吃到國中小學的市場,第二個網站流量真的不大,所以這個市場事實上還沒有一個領導者出現。

唯一的隱憂就是營隊網站的收入來源為何?就我個人想到的方法有兩種,第一種是跟要刊登營隊資訊的主辦單位收錢,第二種則是在網站流量夠大的時候,刊登一些分類廣告來賺錢。

創業IDEA:全民教學網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981078_284537901707384_4740505448530273257_o

 

大家現在想做任何事,但又不知道該如何開始的話,我想第一個想到的應該就是GOOGLE對吧。但有的時候並不會如願找到想要的資訊,或者資訊完整度不足。那這樣的時候該怎麼辦呢?

全民教學網就是為了這個時刻誕生的,理想狀況是對於各種類型的教學分類,以方便使用者查詢。譬如說我今天想學習如何將SIM卡剪成micro SIM卡,就可以在這網站找到一個完整的教學文章;想學習如何錄製自己的第一張專輯,裡面可以找到你要的教學。

或許會有人說這些其實很多部落格都有教學,但是這網站的優勢是在於它的連結性。譬如說我今天想學習行動太陽能充電器的製作,在我看完這方面的教學文章後,我可以在旁邊的相關連結看到"如何製作行動風力充電器"或"如何製作人體動能充電器"的相關教學。會想要做太陽能充電器的人可能是要到野外去旅行,而風力或著人力發電這兩中方法或許同樣也能夠解決他的問題,最後他反而覺得風力發電是更好的解法。這種關聯連結就是這網站的優勢。

評價制度也可以是一個賣點,可能相同的教學有好幾篇文章,所以可以製作一個評分制度,讓網友對這些教學評分,這樣在選擇教學時也會比較有效率。 至於收入來源呢?我想有些教學會需要一些工具或軟體,旁邊就可放上贊助廠商的器具連結,建議使用著購買,藉此吸收一些廣告金。 起初可能需要發稿費讓人來網站撰寫,等到使用著夠多後,希望能夠形成項維基百科的自願編撰風氣,來讓網站有大規模的集體創作出現,能否形成這股風氣,對網站未來的規模是決定性的因子。

開幕誌慶

大家有什麼創業的想法可以多多在這邊討論喔,不要怕點子會被搶走。事實上靈光乍現的小點子並不珍貴,同一個創業點子可能有過上萬人想到過,但最後能真的執行的人可能不會超過一個。這是為什麼呢?因為他們沒有讓認真的去討論琢磨創業這些粗糙的點子草稿。

真正珍貴的是經過細心琢磨,把每個可能的細節都計劃過的完整創業計畫。唯有不斷的討論研究,才有可能讓一個草稿變成完稿,完稿才有可能打動你真正的內心,進而激發創業的衝動。